联系电话
028-84353307
关注我们
高于观点

'高于人力 | 企业选聘关键人才和提升人岗匹配度的策略'

2024.08.29

引言

高于人力对民营企业在核心人才配置与组织的匹配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梳理出企业在招聘关键人才时存在的操作误区。本文将从招聘管理的关键环节给到企业在提升关键岗位的人岗匹配水平的可操作的改善方法和建议思路,分享给企业高层管理者。

最早研究人与组织的匹配是源于Schneider提出的著名的“A-S-A”(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模型,为人与组织环境匹配的形成机制提供了解释。该理论认为,人受到相似于自身人格特征的组织所吸引,经过组织选择和自我选择而进入组织,经过组织社会化的历程,而产生留任或离职。该模型强调的是个人目标与价值观符合组织的价值观、目标和人格特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以某生产制造业企业在人才招聘管理工作的案例进行探讨和解析。

 

某生产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某生产制造企业员工总人数约有10000多人,从企业人才学历分布来看,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人数最多,达到75%;本科学历的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21%;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4%。对于该企业来说,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员较少,如果假设学历作为衡量一家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则显示出这家企业实际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整体素质偏低。

该生产制造企业在招聘中遇到的问题

 

此生产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流程中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招聘-选拔-录用-评估。现高于人力顾问结合人岗匹配度需求进一步分析,该企业的招聘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制定招聘计划时,对空缺岗位的工作环境缺乏全方位的评价和分析:

如何理解这一项工作呢?招聘人员在制定招聘计划时,只是对工作岗位进行 了一些简单的分析,且主要侧重对空缺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析,忽视了员工个体特征与企业特征、文化相符合。这样的招聘操作,很可能导致这样的一种现象,即招聘到的新员工 很可能具有很高的工作技能,能胜任该工 作岗位,但由于不能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而选择离开企业。

人才测评技术不规范,不能从一致性匹配和互补匹配两个方面同时考察应聘者:

该企业采用的测评技术有笔试、面试、实操测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四种方法,这也是面试中最常用的一些方法。但这家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适合本企业特性的测评技术。其中,例如笔试主要是测量应聘者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文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主要是考察知识层面。笔试虽然在测定知识面和思维分析能力方面的效度较高,且成本低,但评分的主观性较强。同时,该企业用工劳动强度较大,缺少对应聘者心理方面的测试,未涉及到考察应聘者个性特征。因此,在该企业对新员工测评技术方面是不完善的,不规范,并不能从一致性匹配和互补匹配两个方面同时去考察应聘者。

没有体现雇主品牌价值的传播:

例如校园宣讲会平台的宣传企业特征做得较少。这种情况不仅是这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存在,例如常常只去相关专业的学校、直接找到所需专业的老师,告知学校有关企业招人的需求,让学生自行联系工厂负责招聘的人员。所以,其实并没有利用好校园宣传这个平台,向应聘的大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等特征宣传,使得应聘人员无法了解企业的一些特征(例如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发展前景等)以及薪酬待遇的竞争力等,对应聘的优秀学生起不到吸引的作用。

新入职员工在招聘进入公司后,所接受的入职培训内容侧重在人与工作的匹配:

该企业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以讲授为主,培训内容还包括了生产培训和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等,对新员工在企业文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职业道德以及公司业务发展介绍等企业特征相关内容的培训设置较少,有些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到。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新员工培训在企业文化的融合方面是尤其重要的一环,让员工尽早地了解公司例如人事管理制度、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了解工作管理机制、遇到问题需要找谁等。这样能让员工很快度过刚加入公司时的眩晕期,更快产生归属感。

图1:Kristof的人与组织匹配模型图:

 

企业在人才招募过程中提高人岗匹配水平的对策

 

高于人力分享

招聘准备工作需对空缺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类分析包括:

组织战略分析:即基于企业战略分析需要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行业结构、政策环境、市场发展趋势等),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成本领先战略、集中战略、差异化策略)综合评价;

文化价值观分析:即包括企业的价值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分析;

与岗位相关的人际环境分析:即对领导行为和团队风格、团队组织与成员的性格特点、直接上级与间接上级的工作行为与管理风格等分析;

岗位对应的人才画像分析:对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分析,努力找出胜任对应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术、能力、特质及其他要求。经过完整而全面的人才画像分析之后,基于人与岗位适配情况的需求,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企业招聘团队的人员配置应合理,用人部门应共同参与面试流程并提供用人决策的建议:

国内企业在招聘这个环节,用人部门很少参与到招聘管理的过程,或者有些用人部门甚至就不去参与,所有的招聘和用人建议均大多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决策。这样的分工和用人决策机制存在不合理性、评估也不全面。一般而言,用人部门比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人员对空缺岗位的需求更加熟悉,更加清楚待招岗位所需要的员工素质和关键能力。如果用人部门的参与度不高或不参与,全部由公司招聘人员来选拔、评估和录用,则会导致招聘的新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存在偏差、招聘质量的把关偏低。因此,招聘队伍的人员组合实际上十分重要,需要包含用人部门指定专人或部门负责人直接提供对空缺岗位的用人决策建议。

企业在招聘前应注意对招聘人员进行组织特征方面的培训:

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招聘质量,对招聘活动的成败与否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际招聘管理工作中,企业招聘人员缺乏有关组织特征方面的培训,仅参与了待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方面的培训,但对于企业特性不熟悉或不了解,往往只关注了岗位技能、学历、工作经验背景等方面的显性特征需求,而忽略了有关个体特性与组织特征的一致性、互补性。另外,招聘者在进行面试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陷入到一些心理误区(如优势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势效应等),若出现这样的误区,则对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应该事先对招聘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化培训,避免影响因招聘人员的专业度问题而影响对于人岗匹配的有效性评估和用人建议决策。

企业需借助专业的测评方法、技术或测评工具,以便能快速识别到人才特性,找到与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匹配度高的人才:

在人才测评技术方面,建议不同特征的企业可以借助聘请专业机构来选择合理的测评工具、尤其是企业在引进一些特殊的、关键性的高层级岗位候选人时,通过专业测评的管理工具和资深面试官的专业把控,能改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有效性、面试流程的设计、甄选人才技术、企业雇主品牌宣传方面做得更为出色、且有必要,为人才选聘提供可靠的保障。

企业对新员工在试用期设置明确的岗位考核标准: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该企业招聘人才的实操案例中,新员工的试用期考核标准“偏低”或有的企业甚至无任何的考核标准的设置,只要新员工过完了试用期则可以转正。对此,如果企业在最初的选人端口就不重视岗位的绩效考评管理,不能做到用人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规范,则最终会带来员工在入职后产生一些得过且过的心理、个人职业发展的意识淡薄、缺少积极的工作动力,以及在工作能力的评价方面缺少客观、可量化的参考依据等。

用人评估、入职前对关键岗位的候选人实施背调等不可缺少:

评估是招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的招聘人员对所选聘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来看看测评结果与实际的业绩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近些年来还出现一些特殊的新员工现象,例如“专业碰瓷”,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的案例较多,均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劳动纠纷等风险成本。

 

结语

综上分析,高于人力在为企业选聘关键岗位的人才时,重视如何运用Kristof的人与组织匹配模型,分别从组织层面、个体层面在人与组织特征匹配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开展人才测评,协助企业引进关键人才的选聘管理工作,体现高效、专业,减少用人试错的成本和预控劳动用工风险,提供用人建议决策的指导意见。
高于人力着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竞争策略(从选人、用人、育人、人才评估与激励考核)形成系统性的人才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快速、准确地落地对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人才选拔、人才测评和人才入职培训等,为企业提供用人决策的专业指导,提升决策质量,为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从机制层面、战略层面、人才层面获得组织保障。

 

高煜丹

高于人力 首席人力资源官

国外企业在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方面做得出色的代表例如微软、苹果公司等,均是在经济衰退或市场发展形势不好的情形下成立的公司,而国内的优秀企业如华为有许多的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也是在危机下发明和创造出来的。面对目前低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企业在提前布局业务、发展转型时期,应重视对于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和选聘、通过科学的招聘管理手段和方法,尝试更有创新性的人才管理战略,更积极的思考如何实现人才布局,为企业高速发展和业务转型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高煜丹
高于人力 总经理
首席人力资源官
电话:+86(028)8325 5220
邮箱:candy_gao@gaoyuhr.com

 

李冰
高于人力 董事长
首席品牌官
电话+86(028)8325 6680
邮箱:libing@gaoyuhr.com